餐饮业将全面推行员工社保缴纳的消息传开后,不少人都替餐馆老板捏把汗。毕竟餐饮行业利润薄如纸,每天睁眼就是房租、食材、人工的支出压力,额外增加社保费用怎么看都是负担。但出乎意料的是,很多老板反而松了口气,甚至觉得这是行业走向健康的转机。
那么为什么餐饮老板会有这样的想法呢?主要是因为这5个原因:
1、员工队伍能扎下根了餐饮老板最怕的就是 "人来人往"。前厅服务员刚熟悉了老顾客的口味偏好,说走就走;后厨师傅刚磨合出稳定的出品节奏,转眼就被隔壁店挖走。有位开面馆的老板算过一笔账:培养一个熟练拉面师傅需要 3 个月,光是试错浪费的面粉就值两千块,可好不容易练出来的师傅,往往干半年就跳槽,一年下来光培训费就得扔进去小一万。
展开剩余79%强制缴纳社保后,这种情况正在改变。社保里的养老保险像给员工种了棵 "摇钱树",工作越久未来保障越扎实;医疗保险则像张 "护身符",头疼脑热住院都有依靠。现在餐馆里的员工会主动问:"咱们社保基数能不能按实际工资交?" 因为他们知道,这些钱都是在给自己的未来存钱。员工稳定下来,老板不用再天天琢磨招人,省下的精力能多研究几道新菜,老顾客来吃饭总能尝到新鲜感,生意自然越来越稳。
2、意外风险有了 "防护网"餐饮行业天天跟水火油打交道,风险从来都不是小概率事件。有次一家火锅店的传菜员被打翻的热汤烫伤,光治疗费就花了三万多,老板东拼西凑才把钱填上。更麻烦的是,员工养伤期间不能上班,还得照发基本工资,店里人手不够又得临时雇人,里外里损失近五万。
现在有了社保里的工伤保险,这些问题迎刃而解。员工万一在工作中受伤,治疗费用由保险基金承担,停工期间的工资也有专门的赔付渠道。就像给餐馆装了个 "安全阀",再遇到意外情况,老板不用再掏空家底应急。有位做烧烤的老板说:"以前夜里总梦见员工出事,现在交了社保,躺下就能睡踏实觉,第二天有精神琢磨怎么把烤串做得更好吃。"
3、同行竞争变得公平透亮过去餐饮圈总有些 "搅局者",靠着不给员工交社保降低成本,用低得离谱的价格抢生意。有家家常菜馆,一份鱼香肉丝卖 12 块,比别家进货成本还低,后来才知道他们店里五个员工全没交社保,一年能省下近十万。这种做法让正经做生意的老板们苦不堪言,想保证品质就没法降价,眼睁睁看着顾客被低价抢走。
社保新规全面执行后,大家站在了同一起跑线。所有餐馆都得承担一样的用工成本,再想靠克扣员工福利搞低价竞争根本行不通。现在顾客走进餐馆,关心的不再是哪家便宜五块钱,而是哪家的菜用料实在、味道地道、服务贴心。有位开私房菜的老板感慨:"终于能靠手艺吃饭了,不用再整天琢磨怎么跟那些不守规矩的打价格战。"
4、隐性成本反而降下来了不少老板刚开始算社保账时都犯愁,每个员工每月多支出几百块,十个人就是几千块。但实际运行下来发现,隐性成本反而降了。以前员工流动快,每个新员工上手前至少得浪费半个月食材,现在员工稳定后,食材损耗率从 15% 降到了 8%;过去总有人借故请假,现在有了医疗保险,小毛病及时治疗,出勤率提高了 20%。
更划算的是,社保费用能算进经营成本里,在核算收益时可以相应抵扣。有位连锁餐厅的老板算过:每月交三万社保,实际算下来相当于只花了两万出头。而且员工稳定后,老顾客复购率提升了三成,多赚的钱早就覆盖了社保支出。就像给餐馆装了个 "增效器",表面看是多花了钱,实际却让整个经营效率提上去了。
5、团队心气儿越来越顺餐馆生意好不好,员工的精气神最关键。以前没交社保时,员工总觉得 "干一天是一天",遇到顾客投诉就想 "大不了换家店"。有次一家餐馆的服务员跟顾客吵架,老板批评了两句,人家第二天直接不来了,还在同行群里说老板坏话,影响了不少生意。
现在交了社保,员工心态完全不同。他们会觉得 "这是份正经工作",遇到问题愿意跟老板沟通解决。后厨师傅会主动研究怎么节省燃气,前厅服务员会记得老顾客的忌口,甚至有员工提出 "咱们周末搞个亲子活动吸引家庭客群"。整个团队像拧成了一股绳,老板不用再当 "救火队员",而是能专注于规划餐馆的长远发展。有位开了十年餐馆的老板说:"现在员工看到我会主动打招呼说 ' 老板早 ',这种感觉以前从来没有过,比多赚几千块还舒心。"
对于那些夫妻店、家庭作坊来说,虽然自家亲戚用工不受太大影响,但也明显感觉到行业变化。周围餐馆的服务越来越规范,菜品越来越稳定,倒逼自己也得提升品质。强制缴纳社保就像给餐饮行业来了场 "大扫除",把那些靠投机取巧生存的空间挤掉,让真正用心做餐饮的人能站稳脚跟。长远来看,当每个餐馆都能安心经营,每个员工都有稳定保障,食客们才能吃到更放心、更美味的饭菜,这才是餐饮行业最该有的样子。
发布于:陕西省广瑞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